入伏以来,
蚌埠持续高温,
地表温度更是达到了60度以上,
路上行人寥寥,
一个个行色匆匆,
更多的人选择在空调屋里避暑纳凉。
而在高温下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们
更是经历着骄阳的煎熬和意志的考验。
在这些人群中,
就有烈日下奔波采访的蚌埠广电一线记者们。
为了让公众了解更多信息,
我们的记者不辞辛劳,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用肩膀扛起一个真实的世界。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每天的足迹!
新闻中心 记者 崔徐波☟☟☟
1
☜7月29日中午一点钟,崔徐波在京沪铁路上采访铁路维修工。
2
☞迎着炙烤的骄阳登顶涂山,拍摄淮河,制作怀远湿地公园的纪录片。哪怕只是为了拍一个镜头,也得扛着几十斤的大机器爬上涂山。
《新闻联播》记者 马啸☟☟☟
♦7月31日中午1点30分,马啸跟随国网蚌埠供电的工作人员在新河110KV输变电工程抢进度。
♦马啸说,他背包下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摘下帽子后,帽子里都是汗水。
辛苦啦!
《新闻联播》记者 程扬☟☟☟
7月30号上午,程扬来到禹会区马城镇立新村、黄庙村,采访当地抗旱保苗情况。
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固镇县连城镇采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小胖子,天天上山下乡的,这个温度下,你是最怕热的吧?
施骞
蚌埠新闻综合频率记者 施骞☞
7月30日中午一点半,张公山三村,变压器故障抢修。记者得到消息后,立刻跟随前往。施骞,我知道你转头的那一瞬间,手上抹去的是一直没来及擦去的汗水。
1
许小兵
☜《新闻联播》记者 许小兵
一起前往的还有他,为了用镜头记录下抢修工人的辛劳,留给我们的也只有他的背影了。
新闻中心 记者 毕赓☟☟☟
8月1日上午十一点左右,毕赓在蚌山区仲集村采访农技人员冒着高温指导抗旱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老毕,你的“亚洲蹲”姿势很标准哦!
《淮河晚报》记者 赵洋☟☟☟
1
☜8月1日上午十点,固镇公路上,赵洋正在采访道班工人修路。
2
一手机器,一手话筒,站在工程车的边缘。小伙子,你很危险啊!
你猜为什么赵洋非要小编给他的脚打上马赛克?
有人说,
记者,一直在路上。
而记者职业的真正价值是,
在现场!在现场!在现场!
只要有线索,
天天都是工作日!
只要你关注,
天天带你看现场!
记
者
手
札
“如果有记者采访您和您的单位,千万别太冷淡,能熬着40℃的高温到处跑采访的记者,他们只能靠自己努力……”。
确实,有理想,有追求,才有记者们不辞辛劳的继续坚守。记者的镜头和视野连着大众,肩负着传递真实信息的使命,高温下、严寒里,记者不说苦和累,只为了获得真实信息。
选择了一份职业,意味着一份职责,就要选择执着的坚守。广电一线记者冒着高温酷暑,也在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他们是记者,也是平凡的劳动者,更是值得尊敬的坚守者。
“
烈日高温下还有很多人坚守在一线
头顶烈日、汗如雨下
保证城市正常运行
用汗水诠释了责任
保障了居民正常生活
致敬高温下坚守的工作者
这个夏天,“暑”你最美
7月30日中午一点半 ,张公山三村的一处变压器突然出现故障,这就意味着这一片的居民无法用电。
为了确保居民用电,维修工人顾不了炎热,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抓紧抢修。
有人说,这个夏天的人都是用空调在续命,而他们就是给空调续命的人。
接受采访时,维修工人脸上的汗珠不停地滴下…..
☝☝☝这张照片是蚌埠市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的民警戴恒新、杨付兵蹲在警车后的高速路边,顶着炙烤的路面,吃着同事送来的早饭,此时已经是上午时间九点。
由于在夜间高速辖区内发生交通事故,他们一边处理交通事故,一边为防止再次发生二次事故,一直忙碌到到天亮,确保高速畅通、安全。
协助运送伤员
蜀黍提醒,夏季高温,高速路上行驶容易发生事故。出发前一定先检查好车辆的各项安全措施。一旦出现事故,这样大热的天,交警叔叔也不想晒太阳啊~
7月29日中午一点钟,在京沪铁路上,一群铁路维修工正在进行道岔改道作业,据说,此时铁轨的温度已经达到了50度以上,摸上去真的很烫手。
7月31号中午,新河110KV输变电工程,为了能保障怀远新城区和荆山镇未来的电力供应,国网安徽电力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战高温抢进度。
每位工作人员的衣背都是湿透的
被晒成了“包公脸”
这很正常。
据说,这样大杯子的水,半天就能喝掉6杯!
当然了,防暑降温品还是必须的!
8月1日上午10点,固镇公路上,道班工人正冒着烈日维修道路。头顶是骄阳似火,脚下是滚烫的沥青,上蒸下煮的滋味看着都难熬。
8月1日上午十一点左右,农技人员冒着高温蹲在田间地头指导抗旱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酷暑之中,哪怕挥汗如雨,也要坚守岗位;烈日炎炎,哪怕辛苦劳作,也要一丝不苟。还有很多很多像他们一样坚守岗位的人,让人肃然起敬!
他们,用艰辛和坚守,守护一方平安;
他们,用付出和汗水,打造一片宁静;
他们,展现着职业光辉,
他们,就是高温下最美的坚守者。
向辛勤劳作者致敬!
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来源:蚌埠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编辑:禹良薇
审核:吴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