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墨菲定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就是:“有叮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
1949年,美国空军在进行一项关于“急剧减速对飞行员的影响”的实验研究时,参加实验的志愿者们被绑在火箭驻动的雪橇上,当飞速行驶的雪橇突然停止时,实验人员会监控他们的状况。这种监控器具是一种由空军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所设计的甲胄,甲胄里面装有电极。
有一天,在通常认为是无误的测试过程中,甲胄却没有记录任何数据,这使得技术人员感到非常吃惊。后来,默菲发现甲胄里面的电极每一个都放错了,子是他即席说道:“如果某一事情可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来实现,而其中有一种会导致灾难性的错误,那么这一错误往往就会发生。”
后来,默菲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被总结成“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损失。
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不要一味地索取,否则得到的比原来的还要少。做事情,想着最完美的结局,也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应该明白的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由你一个人在支配,并不是由你一个人说了算,各种预想不到的变数都在潜伏,而任何一个变数都可能打乱你的计划,甚至弄得你全盘皆空。
小时候,安达非常喜欢捕捉野鸡。有一次,安达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祖父教他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他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他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飞来一群野鸡,共有9只。大概饿久了,不一会儿就有6只野鸡走进了箱子。小安达正要拉绳子,又想,那3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会儿,那3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3只。他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子,还能套住一只,但他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些要回去吧。终于,连最后那只也走出来了。
长大后,安达成了一位著名的演说家,儿时的那次捕捉野鸡的经历,牢牢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经常拿自己的这段经历,告诉他的听众:做人要知足,不要太贪心,否则可能会一无所获!
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不要一味地索取,否则得到的比原来的还要少。做事情,想着最完美的结局,也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
“墨非定律”告诉我们,做事就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要学会忍耐和坚持不懈。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有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复杂,而且会越严重。这就要求找们,在事前应该尽可能地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应该笑着去面对,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在管理活动中就是这样,你让一名员工去执行某项任务,他很有可能会把这件事情做砸,但是你又不能不让他去,总不能每天让员工什么事情也不做吧!所以,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而且即使明知事情会办砸,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准备。
犯错误的人一旦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仅不会胡思乱想抬不起头来,而且会产生一种重新振奋的愿望和决心。在此基础上,领导者再指点他应该从哪里着手,先做些什么,后做些什么以便尽快地挽回丢失的面子,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事实证明,越是自尊心强,犯了错误羞于见人的人。越是需要领导者的引导,经过引导之后,那些爱面子的心理就会变成奋发图强的决心,做好工作的劲头也会远远地超过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