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关于诗歌的争论一直在诗歌界文学界沸沸扬扬,格律诗家鄙夷自由新诗随心所欲;自由诗派嘲笑格律诗人迂腐老调;现实主义流派指谪朦胧诗歌不知所云;资深诗人瞧不起初入诗门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梓墨认为,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即是表情达意,诗歌区别于其他体裁,无外乎诗歌具有形式美(句式)、语言美(精炼)、韵律美(押韵)。
至于诗歌要力求含蓄幽默、意蕴深远、比兴贴切……那就是诗者个人的历练了。
(一)
儿时读书,李白、杜甫、白居易成为崇拜的偶像,幻想着成为诗人,时常把一个长句子断成几个词或词组,上下排列,以为这便是诗。
后来遭遇文革辍学也就断了幻想。
稍长一点就自学,也看了些关乎诗歌方面的书,那些平仄、对仗、韵律……搞得头昏脑胀,干脆不当诗人了!
就试着写散文、小说,也没有投稿,所以就没有一个铅字发表。
后来(九七年)香港回归,写了一篇随感,连同另一篇散文寄到报刊,随感居然被采用,且冠以“散文诗”而发表。
我受宠若惊!
我还能写诗,而且还是散文诗!
呵呵,结果,啥子叫诗,到现在我也弄不懂,拘于什么“平”和“仄”把人搅得昏。
偶尔打油几句,读来朗朗上口即可,自我感觉良好。好在朗朗上口就满足了韵脚要求,管它呢,打油诗打油诗,打油也是诗啊。
自嘲。
(二)
我喜欢用“七言八句”格式书写人生坎坷、社会百态、心灵碰撞……
时不时有人问我,你写的那些东东是咋个平仄的?用的什么韵?遇上这,真让我哭笑不得。
其实,我写的那些个真不叫诗。
小说?不是。
那么,是词赋?更不是?
散文?不像。
那是什么呢?
我也不晓得!
我只晓得,它是文章。
我喜欢用“七言八句”这种格式写实,有人说是古风,有人说是七古,有人说是顺口溜,有人说是打油诗……
管它呢,是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能读懂意思我就满足了。
其实,我不反对格律诗,相反,我非常欣赏格律诗词。
我只是不理解,为什么动不动就要以平仄说事?
只要他未标注律绝词牌,就别用平仄格律去考究。
要允许格律诗与其他形式诗歌共存,共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需求(诗家有不同层次、读者亦有不同层次),唐代除李杜白一流诗人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其他二、三、四、N流诗人,难道不允许他们的存在?既要有阳春白雪也应有“下里巴人”。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当今,快节奏已促使我们快速应对,文学形式的多样性、文学形式的包容并存已成必然。
所以,我们不要戴着极端的眼镜去审视每一个文学现象。
老师们,让我们携手并行、共同繁荣文学创作……